年轻时总觉得人生是场加法,什么都想要,什么都怕错过。名片要越攒越厚,朋友要遍布五湖四海,能力要样样精通。可走着走着,尤其过了某个坎,你会突然发现,那些让你步履不停的东西,也恰恰是让你寸步难行的枷锁。
人真是个奇怪的动物,非要被生活反复捶打,才肯承认自己不是无所不能。到了五十岁上下的年纪,很多人不再谈梦想,不是因为梦想熄灭了,而是终于看清了现实,也看懂了自己。人生最好的状态,原来不是拥有多少,而是放下了多少。
放下对无效社交的执念有句话说得很扎心:成年人之间,最好的关系纽带是价值交换。你可能会觉得这话太现实,太冷漠。可你环顾四周,是不是这个道理?
年轻时我们热衷于组局、混圈子,以为多认识一个人就多一条路。通讯录里躺着上千个好友,饭局上推杯换盏,称兄道弟,感觉自己人脉通天。可真遇到事儿了,想找人帮个忙,翻遍列表,却不知道该打给谁。
那些觥筹交错间的热闹,大多是过眼云烟。 你自身的价值不够,链接再多的大佬也没用,人家心中有杆秤,清清楚楚地衡量着你的分量。与其把时间精力耗费在维持那些脆弱又功利的关系上,不如静下心来,好好耕耘自己这块地。
想通了这一点,你会发现,很多烦恼的根源,其实不在别人,而在自己。与其抱怨人情冷暖,不如接受这个规则,把时间留给值得的人,把精力用在提升自己上。当你的价值属性高了,那些你曾经需要仰望的资源,会主动向你靠拢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放下对外界认可的依赖我们这一生,好像总在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而活。小时候,为父母的一句夸奖;上学时,为老师的一张奖状;工作后,为领导的一个点头,为同事的一句赞许。
我们拼命表现,小心翼翼地隐藏自己的缺点,活成了别人期待的样子。可你有没有问过自己,你真的快乐吗?这种依赖外界评价体系而建立的自信,就像沙滩上的城堡,一个浪头打来就全塌了。
真正的内心强大,是建立自己的坐标系。你知道自己是谁,要去哪里,外界的噪音再大,也干扰不了你的航向。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“课题分离”,是阿德勒提出的。简单说,就是分清楚什么是你的事,什么是别人的事。
你努力工作,是你的课题。至于老板怎么评价你,同事怎么看你,那是他们的课题,你根本无法左右。你唯一能做的,就是把自己的课题做到极致。当你不再把能量耗费在寻求外界认可上,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无比轻松,内核也前所未有的稳定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放下对一切尽在掌控的幻想年轻时我们总有一种错觉,觉得只要足够努力,就能掌控一切。事业、爱情、家庭,似乎都能通过周密的计划和不懈的奋斗,达到理想中的完美状态。
后来才明白,人生最大的真相,其实是“无常”。
你精心策划的项目,可能因为一个突发的政策而停摆;你以为牢不可破的感情,可能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出现裂痕。很多事情的走向,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。承认自己的无能为力,不是消极,而是一种成熟的智慧。
执着于掌控一切,只会让你在失控时感到巨大的痛苦和挫败。而真正的高手,都懂得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。他们接受天会下雨,也接受船会晚点,他们把精力聚焦于自己能改变的事情上——比如,出门带伞,提前出发。
放下对结果的执念,全然地投入过程,享受过程。尽人事,听天命。当你不再跟那个掌控不了的世界较劲,内心才会获得真正的安宁。这并非躺平,而是把力气用在对的地方,轻装上阵,走得更远。
如果您觉得写得不错,那就点个【+关注】或者【赞】吧,感谢阅读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中方更倾向由谁主导调解以伊冲突?外交部:愿继续同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
下一篇:没有了